近幾年來越來越多人嚮往財務自由,開始投資股票、基金及債券市場,不過所賺到的獲利都要繳部分的稅收上繳國庫,但是要如何報繳稅金才能達到節稅的效果呢?
首先在我國賺錢所得到的獲利稱之為營利所得,也是綜合所得稅的收入其中之一,像是股利、盈餘、年終獎金、分紅、獨資所得等等,都算在營利所得之內。
投資股票遇到的稅收有哪些?
只要是股票投資者當年參與除權息,就會領到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,在申報綜合所得稅的時候,就必須列入營利所得項目(現金股利直接計算,股票股利依每股10元來計算所得)
- 證交稅:只要股票一賣出,政府就會收賣出金額的3%稅收。
- 二代健保費:利息所得、股利所得、租金收入及執行業務收入未達20,000元者,無需扣取補充保險費,反之超過則要收1.91%的二代健保費用。
- 綜所稅:股利所得課稅採用二擇一的方式,可選擇併入綜所總額計算,也可單獨計算。
綜合所得總額計算:扣除相關免稅額與扣除額之後,依照課稅級距算出要繳納的稅金,最後再扣除股利所得8.5%(股利所得超過8萬元就要扣稅),就是最後要繳的報稅金額。
分開計稅:先算出總應繳納稅額,再加上股利的28%,就是實際要繳納的稅金。
圖片來源:財政部
投資節稅!股利要分開還是合併計算?
建議先經過試算,選擇對自己比較有利的制度,才能讓你在股票投資上節稅。
- 合併計稅:股利可抵減稅額最高為 8 萬元。 8 萬元除以5%,得出金額為 941,176 元,建議股利所得在94 萬以下併用合併計稅,若股利可抵減稅額高於應繳納金額,就可以退稅。
- 分開計稅:總所得的應納稅額,加上股利的28%,就是最後要繳的錢。
若稅率級距在20%以下,建議可以採用合併計稅方式,若稅率在30%以上,則建議採用單一稅率分開計稅會比較優惠。
其他注意事項:股利所得不是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,所以在試算時不可以將儲蓄投資扣除額納入扣除。
個人海內外所得課稅
除了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及大陸地區來源所得外,其餘均屬於海外所得的課徵範圍。
- 哪些人海外所得須計入?
在中華民國境內有住所,並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,或在中華民國境內無住所,而於一課稅年度在中華民國境內居留合計滿183天者。
- 如果符合申報對象,一定要報稅嗎?
海外所得是以戶為單位,並依此計算,如果全年海外所得低於100萬元者,不需申報,反之如果全年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者,需全部納入基本所得。
- 海外所得超過100萬,就一定要繳納基本稅額嗎?
先看個人基本所得額是否超過670萬元,並應再加計其他應計入基本所得額之項目,以下為六大項目稅基
- 按所得稅法計算之綜合所得淨額
- 海外所得
- 受益人與要保人不同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
- 私募基金受益憑證交易所得
- 非現金捐贈扣除額
所以基本所得額未達670萬元者,沒有繳納基本稅額的問題
- 海外所得開徵,要多繳稅嗎?
不一定,要達到以下條件才會被課稅,海外所得當年度要大於100萬元、所得稅基加上六大稅基要超過670萬元、基本稅額要大於一般所得稅額。
海外所得項目與類別
金融商品 | 配息 | 資本利得 | |
---|---|---|---|
境外公司/機構 | 債券 | 海外所得 | 海外所得 所得稅法§4-1規定停徵證所稅之適用範圍,以我國證券交易稅條例所稱有價證券為限,不包括外國政府或公司發行之有價證券 |
境外結構型商品 | |||
基金 | |||
股票 |
資料來源:http://www1.jihsun.com.tw/Office/overseas.htm
股票投資獲利的成本、稅金
買賣股票要注意的ㄧ些成本與稅金,雖然金額不大,但是不仔細考慮,可是會影響投資報酬率。
- 買進手續費0.1425%,賣出手續費0.1425%
- 賣出需徵收3%證交稅
- 股票股利所得超過2萬元者,需扣1.91%二代健保費
- 股票所利所得沒超過94萬採用合併申報,超過分別申報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