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為了讓每年繳稅更公平,綜合所得稅的相關制度都會有些許的改變
不過今年度因為新冠狀病毒影響及稅改新制度上路,所以有些新的改革你必須要看一下說明
免得到時候多繳稅成了冤大頭,錢這種東西還是能省則省吧!
3項稅制改革方案
1.新冠狀病毒肺炎影響
只要確診被隔離,繳稅期限可以延到下一個月(6/30),如果期限內最後仍須隔離,則可以再給寬限期20天。
2.因應社會的長照現況
新增長照扣除額,每人可以給予定額 12 萬元扣除,並且有排富條款(納稅人適用稅率為 20% 以上,或股利申報按 28%的人不適用),不是有錢就可以使用喔。
3.核銷薪資必要費用
現在改用憑證核銷,針對職業需要用到的服裝費、教育進修訓練費、職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支出這三項,每項都可核銷費用最高為薪資收入的百分之三。
最新稅務門檻說明
我在上一篇文章「2020年5大報稅方式與報稅時間,網路報稅只要10分鐘就能完成申報」,有提到免稅額與標準扣除額、薪資特別扣除額、薪資必要費用、所得稅級距怎麼算,在此就不多加贅述,請自行前往觀看。
如果成家立業,要扶養報稅怎麼算?
根據最新所得稅務制度的規定,這邊試算說明一下雙薪家庭有小孩與沒小孩的稅務計結果有何差異。
1.雙薪家庭有小孩的案例
假設王先生年收入70萬元、高太太年收入 60 萬元,且沒有其他收入來源,且有一個就讀小學一個就讀大學的孩子,計算方式如下:
綜合所得稅計算表 ( 單位:萬元 ) | ||
項目 | 公式計算金額 | 基本生活費總額 |
免稅額 | 8.8X4人=35.2 | 17.5X4人=70 |
標準扣除額 | 24 | |
儲蓄投資扣除額 | 0 | |
教育學費扣除額 | 2.5 | |
基本生活費差額 | 70-(35.2+24+2.5)=8.3 | |
大於0所以可從所得中扣除 | ||
綜合總所得 | 70+60=130 | |
薪資特別扣除額 | 20X2=40 | |
綜合淨所得 | (70+60)-(35.2+24+2.5+40)-8.3=20 | |
應納稅額 | 20X5%-0 =1 |
如果不太熟要扣除多少錢,請務必要看上一篇寫到稅務扣除額的說明,要不然你絕對看不懂這個表格怎麼計算的,從這案例來看王先生家庭最後只要繳1萬元的稅收即可。
2.雙薪家庭但沒有小孩的案例
假設高先生年收入70萬元、王太太薪資年收入 60 萬元,無其他收入來源、也沒有孩子,計算方式如下:
綜合所得稅計算表 ( 單位:萬元 ) | ||
項目 | 公式計算金額 | 基本生活費總額 |
免稅額 | 8.8X2人=17.6 | 17.5X2人=35 |
標準扣除額 | 24 | |
儲蓄投資扣除額 | 0 | |
教育學費扣除額 | 0 | |
基本生活費差額 | 35-(17.6+ 24)= -6.6 | |
小於0所以不可以從所得中扣除 | ||
綜合總所得 | 70+60=130 | |
薪資特別扣除額 | 20X2=40 | |
綜合淨所得 | (70+60)-(17.6+24+40)=48.4 | |
應納稅額 | 48.4X5%-0=2.42 |
由以上兩個案例來看,雙薪家庭無小孩時,薪資特別扣除額會比薪資費用要來的低,所以繳的稅收會比較多。
不過有小孩時,就可享有小孩子的免稅額與基本生活費總額的優惠。如果小孩就讀大專院校,還能加上教育學費扣除額的優惠。
同性婚姻家庭怎麼報稅?
臺灣於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可以同婚合法話的國家,只要是2019年已登記結婚的同性伴侶,2020年都可適用合併申報。同性伴侶的申報與繳稅方式,都跟有配偶家庭完全一樣。
結婚首年一樣可自行選擇要分開還是合併申報,這樣可以選擇對自己比較有利的方式報稅,但結婚第二年開始則一律都要合併申報。
親屬撫養的報稅方式與關係
符合撫養親屬條件者,均可列報撫養親屬,只要是直系親屬即可。
今年度撫養親屬的免稅額每人88,000元,如果撫養年滿70歲的人,每人免稅額為132,000元。
納稅人、合併申報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的健保費,不用受限於要保人與被保險人必須在同一申報戶才能認列,都可由納稅義務人列舉扣除。
不過健保費以外的其他保險費,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仍須在同一申報戶內才能列報。每人可享24,000元的列舉扣除額。
政府今年新增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,因為由於臺灣社會人口結構趨向老化,為了配合政府長照政策,每人定額12萬元扣除,不過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有排富條款,以下以案例來說明
假設謝先生單身,工作年收入70萬元,並且撫養75歲的身心障礙爸爸,領有身心障礙證明,計算方式如下:
綜合所得稅計算表 ( 單位:萬元 ) | ||
項目 | 公式計算金額 | 基本生活費總額 |
免稅額 | 8.8+13.2=22 | 17.5X2人=35 |
標準扣除額 | 12 | |
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| 20 | |
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| 12 | |
基本生活費差額 | 35-(22+12+20+12)= -31 | |
小於0所以不可以從所得中扣除 | ||
綜合總所得 | 80 | |
薪資特別扣除額 | 20 | |
綜合淨所得 | 70-(22+12+20+12+20)=-16 | |
應納稅額 | (1-6)X5%-0=0 |
由此表得知,因為多了長照扣除額,所以應納稅額低於零,所以就不用繳稅。
利用扣除額與列舉額,減少不必要的稅金支出
如果年收入比較高的納稅人,想要省稅的話,就可以透過撫養親屬、扣除額與列舉額,來達到省稅的效果,不過以下這2點一定要注意。
1.免稅額的運用
凡是可以納入撫養親屬的人,可享有相關的免稅額,如果是撫養70歲以上的尊親屬,還可以增加更多的免稅額。
不過要留意的是,撫養親屬的相關收入也會需要併入納稅義務人的收入計算,建議先試算後再確認撫養誰。
2.列舉扣除額與標準扣除額是二選一
如果標準扣除額比較少,就選擇列舉扣除額,撫養親屬如果有可以扣除的列舉扣除額項目,就可以併入納稅義務人的列舉項目下,納稅義務人與配偶、撫養親屬的保費、捐贈、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、房屋租金支出等等,均可以扣除。 建議各位進行報稅之前,一定要進行各種狀況的試算,來達到最佳報稅狀況,這樣才能達到節稅的效果喔!
延伸閱讀